提高作业精度,开辟农机设备新视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1-11-25分类:今日要闻浏览:7063评论:0
余秋实
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大量农民离乡务工,务农人员数量急剧减少,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农业生产对农机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中国出台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来推动中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因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愈发得到重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2021年,中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达到5310亿元,同比增长6.6%;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7768.02万千瓦,同比增长2%,可见,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研发人才开始在智能化创新领域发力,其中就包括中国知名的农业机械设备研发专家董家印。作为拥有多年的农业科技研发经验的行业老手,董家印针对传统农业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传统农业机械设备需要农机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且农机设备配件调整繁琐,零部件更换成本十分昂贵,进行农业生产时在人员培训和农机设备维修上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经过了长时间的钻研和探索,董家印于2021年1月研发出了一种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的耕作机械姿态与作业深度操控系统。
该系统由耕作机械变量驱动泵、耕作机械驱动马达、安全阀、转速传感器和高精度姿态传感器、作业深度传感器组成,系统技术稳定、操作便捷,可实现远程操控。同时,董家印还利用物联网技术为这项技术成果设置了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可实现对农机姿态、作业深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并将所采集的各项数据实时传输到农业物联网云平台,使用者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就可对耕作机械的姿态与作业深度进行稳定控制,有效保证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质量。
该技术成果一经上线,就获得了诸多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多次通过了实地测试和验证,其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据悉,这项技术成果的合作企业负责人对技术成果表现出来的智能性、先进性与技术实力做出了高度评价:
“该系统有着技术准入门槛低、步骤简单便捷、调节途径灵活等优势,农机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作业深度的调节,进而可通过多种途径来确保作业深度的精确选择。这项技术有效减少了农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对农机设备的可靠控制,保障了作业的质量,使我司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此外,该技术成果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不仅解决了传统耕作机械设备在复杂土地环境中的运行问题,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事生产效率,减少了机械设备对土壤的损害,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该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农业机械设备中,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董家印的技术成果在农业机械设备研发领域极具前瞻性、先进性和示范性,显著提升了中国农机设备的整体科技水平,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更进一步带动了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研发水平的进步。但对于董家印来说,一时的成就和荣誉,并不会让他骄傲自满。董家印认为:“市场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抓住了这次机遇,未来还会迎接更多挑战,因此,我不能有一刻懈怠,只有时刻保持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始终在市场的洪流中破浪前行。”
正因为董家印不忘初心,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他的研发理念和农业机械设备技术实力才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可以说,董家印堪称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研发领域的卓越先行者。鉴于董家印对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研发领域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在这一行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第十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所商学院组委会还曾授予他“‘十四五’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先锋人物”这一荣誉。这份荣誉既是对董家印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奋发图强的激励,鼓励着一代代的农业机械设备研发人员时刻保持着对创新技术的研发热情,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用自己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董家印一定还会继续为中国农业机械设备研发行业的革新进程做出更杰出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今日要闻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